编者按

  1978年以来,辽宁改革开放走过了砥砺奋进的40年,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巨变,谱写了新时代辽宁振兴发展的新篇章。为庆祝改革开放40年,我们回顾历史,梳理总结全省及各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汇聚成此专栏。

砥砺奋进四十载 振兴发展谱华章

  改革开放4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凝心聚力,砥砺前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巨变,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升级,三次产业长足发展,内外需求日趋改善,科技创新能力逐步提升,民生福祉稳步增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攻坚克难,创新实干,积极破解体制性、机制性和结构性矛盾和难题,全省经济社会取得来之不易的成就。

砥砺奋进四十载 振兴发展谱华章

改革开放四十年


辽宁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协调性提升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基础作用得到巩固

现代工业体系建设扎实推进,产业格局调整优化

服务业稳定发展,现代服务业成长较快

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取得成效

消费市场繁荣稳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对外开放深化拓展,开放水平逐步提升

科技发展取得进步,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人民生活质量稳步提升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经济与社会发展日趋协调

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绿色发展取得进展

砥砺奋进四十载 振兴发展谱华章

改革开放四十年


辽宁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一、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改革开放40年来,全省经济发展条件和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全省上下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经济发展、财政实力、城镇化水平等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经济总量不断迈向新台阶。

1978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29.2亿元,1989年超过千亿元,2007年突破万亿元。2017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340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是1978年的30.3倍。

人均生产总值逐步提高。

1978年,全省人均生产总值680元,1999年超过万元。2017年,全省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4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是1978年的23.8倍。

财政收入规模明显扩大。

辽宁经济的增长带来了地方财力的明显增强,为推动辽宁经济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及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提供了有力支撑。2017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92.8亿元,是1978年(92.6亿元)的25.8倍。

城镇化水平大幅提升。

2017年末,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7.5%,比1978年末(29.0%)提高38.5个百分点。宜居示范乡镇、特色乡镇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城乡一体化稳步推进。

砥砺奋进四十载 振兴发展谱华章

改革开放四十年


辽宁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二、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协调性提升

  改革开放40年来,全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坚持结构调整这条主线,产业结构、需求结构、所有制结构、区域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持续增强。

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全省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由工业主导的“刚性”结构逐步向工业、服务业协调发展的“柔性”结构转变,产业发展短板不断得到弥补。从三次产业所占比重看,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占比降低,第三产业占比提高。

需求结构不断改善。

2002年以前,全省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消费拉动,消费率基本保持在50%以上。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全面实施,2003年以来,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基本维持在60%-80%之间。近年来,经济增长动力逐步向依靠投资、消费双轮驱动转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提高,2017年全省消费率达到58.9%。

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国有经济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得到巩固和发展。2017年,全省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单位数占规模以上工业的9.6%,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占47.4%和26.6%。全省非公有制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2017年,全省私营工业企业单位数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7.3%,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占18.6%和17.7%。大商集团、万达集团等6个企业入选2018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区域发展结构日趋协调。

全省深入实施五大区域发展战略,高水平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深入推动沈阳经济区协同发展,加快实施突破辽西北发展战略,推进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县域经济初步形成“一县一业”的发展格局。2017年,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和辽西北地区生产总值占14个市合计的比重分别为50.6%、41.9%和7.5%。沈抚新区积极对标江浙先进地区,成功获批国家级改革创新示范区。县域经济稳步发展,2017年,全省县域生产总值占比接近30%。

砥砺奋进四十载 振兴发展谱华章

改革开放四十年


辽宁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三、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基础作用得到巩固

   改革开放40年来,全省农村经济焕发活力,农业生产结构持续优化,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农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全省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农业生产由以种植业为主向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转变,由农业自身发展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转变。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增加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由1978年的79.1%、2.2%、14.4%和4.3%调整为2017年的45.9%、3.2%、26.8%和19.2%。一产向二三产业延伸推动了农业全产业链发展,2017年农产品加工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0.0%。休闲农业、认养农业、农业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

主要农产品产量明显提高。

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2017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2330.7万吨,是1978年(1117.2万吨)的2.1倍;猪、牛、羊肉产量253.0万吨,是1980年(42.9万吨)的5.9倍;水产品产量479.4万吨,是1978年(46.9万吨)的10.2倍。

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全省农业发展方式由传统向现代转变,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田间高效节水灌溉工程。2017年,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2224.5万千瓦,是1978年(520.2万千瓦)的4.3倍;机耕面积383.9万公顷,是1978年(204.5万公顷)的1.9倍。2017年,新增耕地灌溉面积3.5万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4万公顷。

砥砺奋进四十载 振兴发展谱华章

改革开放四十年


辽宁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四、现代工业体系建设扎实推进,产业格局调整优化

   改革开放40年来,全省扎实推进先进装备制造业、新型原材料工业、现代农产品加工业等新型工业化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一带五基地”建设深入推进,工业逐步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工业产业格局不断调整。

全省工业由石化工业、冶金工业、机械和电子工业为主发展为以装备制造业、石化工业、冶金工业、农产品加工业等为支柱的产业格局,并以推进“一带五基地”建设为重点,不断加快建设现代工业体系。装备制造业向中高端发展步伐加快;石化工业炼化一体化和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精细化工产业发展稳步推进;冶金工业化解过剩产能和淘汰落后产能进展顺利,一批新材料、新产品研制成功;农产品加工业向精深加工发展;建材工业不断化解过剩产能,推进技术进步,行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2017年,全省装备制造业、石化工业、冶金工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建材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32.0%、26.8%、14.2%、10.0%和3.2%。

工业规模持续扩大。

1978年,全省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396.6亿元。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2948.8亿元。2017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资产合计36324.7亿元,是1998年(6629.1亿元)的5.5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3476.4亿元,是1998年(3090.5亿元)的7.6倍;利税总额2511.4亿元,是1998年(183.7亿元)的13.7倍;利润总额由1998年的-16.5亿元增加到1063.3亿元。

工业高技术产业和新产品产量快速增长。

2017年,全省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6.7%。全省光缆产量比上年增长45.5%,太阳能电池产量增长18.3%,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6.7%,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16.5%,城市轨道车辆产量增长12.6%。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幅提高。

2017年,全省乙烯产量157.2万吨,是1978年(0.2万吨)的786.0倍;数控金属切削机床产量4.4万台,是1995年(191台)的230.4倍;汽车产量97.1万辆,是1978年(0.5万辆)的194.2倍;钢材产量6395.8万吨,是1978年(544.8万吨)的11.7倍。

砥砺奋进四十载 振兴发展谱华章

改革开放四十年


辽宁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五、服务业稳定发展,现代服务业成长较快

   改革开放40年来,全省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不断补齐服务业发展短板,现代服务业得到发展,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传统服务业在优化提升中稳步发展。

从交通运输业看,2017年,全省货运量完成21.6亿吨,是1978年(4.5亿吨)的4.8倍;客运量完成7.4亿人,是1978年(2.6亿人)的2.8倍。从邮政电信业看,2017年,全省邮电业务总量1000.2亿元,是1978年(1.0亿元)的1040.8倍。从旅游业看,2017年,全省接待国内外旅游者50597.2万人次,是1998年(3522.1万人次)的14.4倍。国内旅游收入4620.7亿元,是1998年(162.0亿元)的28.5倍;旅游外汇收入17.8亿美元,是1998年(2.6亿美元)的6.8倍。

现代服务业发展较快。

以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日趋繁荣。从信息产业看,近几年,全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保持在15%以上的增长速度。从金融业看,全省形成覆盖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租赁、金融控股等各领域金融机构体系。2017年末,全省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54249.0亿元,是1978年末(53.9亿元)的1006.5倍;各项贷款余额41278.7亿元,是1978年末(134.6亿元)的306.7倍。2017年末,全省有境内上市公司76家,证券公司3家,期货经纪公司3家。从房地产业看,2017年,全省房地产销售面积4148.5万平方米,是1990年(194.5万平方米)的21.3倍。

砥砺奋进四十载 振兴发展谱华章

改革开放四十年


辽宁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六、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取得成效

   改革开放40年来,全省充分发挥投资对优化产业结构的关键性作用,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能力大大提高。

投资结构持续优化。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1978年的27.8亿元扩大到2017年的6676.7亿元。在总量扩张中实现了增量调结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三次产业比例由1980年的7.4﹕66.6﹕26.0调整为2017年的3.3﹕33.6﹕63.1。2017年,全省高技术制造业投资276.1亿元,比上年增长42.0%。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2006-2017年,全省累计基础设施投资3.4万亿元,占同期固定资产投资的20.2%。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民航、水运等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从无到有,不断完善。2017年末,全省高速铁路1526公里,京沈高铁(辽宁段)即将通车,将实现省内全部地级市和省会的高铁互通;高速公路4212公里;民航通航里程3143.1万公里;沿海港口码头泊位415个,2017年港口货物吞吐量11.3亿吨;沈阳、大连地铁累计已开通6条运营线路。

城市建设取得成效。

2017年末,燃气普及率95.1%,比1978年末(35.0%)提高60.1个百分点;人均拥有道路面积13.5平方米,比1978年末(4.7平方米)增加8.8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9平方米,比1978年末(3.7平方米)增加8.2平方米。

砥砺奋进四十载 振兴发展谱华章

改革开放四十年


辽宁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七、消费市场繁荣稳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改革开放40年来,全省商贸流通体系不断完善,流通规模明显扩大,逐步形成了多层次、多行业、多主题、大流通的市场格局,消费结构转型升级,促进了消费市场繁荣稳定,消费成为经济增长重要推动力。

流通规模明显扩大。

2017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3807.2亿元,是1978年(71.2亿元)的193.9倍。全省年成交额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达到200个。

网上销售等新商业模式蓬勃发展。

近年来,以“互联网+”为引领的新型商业模式增长较快。2017年,全省有28家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超过千万元,比2015年增加18家。全省卖家实现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554.4亿元,2015-2017年年均增长39.1%。

消费层次不断提升。

居民消费支出由温饱型向小康型、从注重量的满足向追求质的提升、从物质商品向服务消费全面迈进,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2017年,全省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27.5%,比1985年(54.7%)下降27.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26.7%,比1985年(51.6%)下降24.9个百分点。在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零售类值中,汽车类占比由2001年的6.0%提高到2017年的27.7%,通讯器材类占比由0.7%提高到4.6%。

砥砺奋进四十载 振兴发展谱华章

改革开放四十年


辽宁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八、对外开放深化拓展,开放水平逐步提升

   改革开放40年来,全省大力实施对内对外开放战略,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同步推进,深入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扎实推进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对外贸易规模明显扩大,对外开放层次不断加深,对外贸易领域不断拓展,对外开放水平逐步提升,内外联动、陆海互济的全面开放新格局正在形成。

进出口规模明显扩大。

2017年,全省进出口总额994.2亿美元,是1978年(15.9亿美元)的62.5倍。其中,出口总额448.8亿美元,是1978年(15.2亿美元)的29.5倍;进口总额545.5亿美元,是1978年(0.7亿美元)的779.3倍。

出口产品结构渐趋优化。

全省不断优化外贸出口结构,出口产品由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为主逐渐向以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为主转变。2017年,全省机电产品出口179.4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额的40.0%;高新技术产品出口55.6亿美元,占全省的12.4%。

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水平稳步提升。

全省外商直接投资由1982年的38万美元增加到2017年的53.4亿美元。2017年,对外直接投资达到21.5亿美元。

对外经济合作十分广泛。

2017年末,全省对外贸易国家(地区)214个,比1999年末(161个)增加53个。2012-2017年,全省对外经济合作累计新签合同934个,合同额137.9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25.8亿美元,累计对外劳务合作派出人员14.9万人。

砥砺奋进四十载 振兴发展谱华章

改革开放四十年


辽宁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九、科技发展取得进步,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改革开放40年来,全省积极实施科技强省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投入不断增加,科技队伍发展壮大,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科技投入不断加大。

2017年,全省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429.9亿元,是1995年(11.9亿元)的31.5倍。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8%,比1995年(0.4%)提高1.4个百分点。

科技人才队伍发展壮大。

2017年,全省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14.6万人,比2009年(11.9万人)增加2.7万人。

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全省科技成果供给能力持续增强,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2000-2017年,全省专利申请累计49.1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9.0万件;专利授权累计24.7万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4.8万件。开发了一大批国际领先、填补国内空白的重大产品,攻克了一大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做优了工业机器人、核主泵、IC装备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链、创新链。2017年,全省技术市场成交各类技术合同1.5万项;技术市场成交额409亿元,是1990年(7.6亿元)的53.8倍。

砥砺奋进四十载 振兴发展谱华章

改革开放四十年


辽宁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十、民生福祉持续增进,人民生活质量稳步提升

  改革开放40年来,全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努力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省人民,稳就业、增收入、提质量、强保障,各项民生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就业持续稳定。

2017年,全省就业人员2284.7万人,是1978年(1254.1万人)的1.8倍。2000-2017年,全省累计新增就业1826.6万人。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由2002年的6.8%下降为2017年的3.8%,已连续10年控制在4%以下。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2017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993元,是1978年(363元)的96.4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47元,是1978年(185元)的74.3倍。

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升。

2017年末,全省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9.3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34.5平方米,分别比1980年末增加了22.8平方米和23.6平方米;私人汽车保有量624.7万辆,是1990年末(5.9万辆)的105.9倍。移动电话普及率109部/百人,4G用户占移动电话用户比重达到68.8%。移动互联网用户达到3936.8万户,其中手机上网用户3808.2万户。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改善。

2017年末,全省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729.3万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1036.2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277.5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1794.7万人。2017年,53.9万城镇居民和73.0万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

砥砺奋进四十载 振兴发展谱华章

改革开放四十年


辽宁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十一、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经济与社会发展日趋协调

   改革开放40年来,全省持续推进社会事业建设,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稳步提高,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

2017年,全省普通高等学校115所,比1978年(38所)增加77所;招生人数26.1万人,比1978年(2.2万人)增加23.9万人;每万人中的大学生人数282人,比1978年(15人)增加267人;研究生在校生数由1981年的691人增加到107524人。2017年,小学升初中升学率99.9%,比1981年(90.2%)提高9.7个百分点;初中升高中升学率94.8%,比1981年(26.1%)提高68.7个百分点。

文化事业不断进步。

2017年末,全省文化事业机构1.1万个,文化事业人员5.7万人。全省文化馆、艺术馆125个,公共图书馆130个,博物馆65个,档案馆152个;广播人口覆盖率、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9.1%和99.2%。1991-2017年,全省累计出版图书17.8万种,43.4亿册;各类期刊28.5亿册;各类报纸329.0亿份。

医疗卫生保障能力持续增强。

2017年末,全省各类卫生机构3.6万个,是1978年(6688个)的5.3倍;床位数29.8万张,是1978年末(11.4万张)的2.6倍,每万人拥有医院病床68.3张,比1978年末(31张)增加37.3张;医疗卫生机构人员38.0万人,是1978年末(17.2万人)的2.2倍,每万人拥有医生26.4人,比1978年末(15.4人)增加11.0人。

体育活动广泛开展。

全省先后承办2002年世界杯亚洲区十强赛、2008年北京奥运会足球赛、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等大型体育赛事。1985-2017年,在各项体育比赛中,我省运动员累计271人305项390次获得世界冠军。全省建成了较为完善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群众体育蓬勃发展,全民健身逐渐常态化、生活化。

砥砺奋进四十载 振兴发展谱华章

改革开放四十年


辽宁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十二、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绿色发展取得进展

   改革开放40年来,我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有所改善。

全省传统能源加速向新能源转变,能源结构由煤炭、石油为主加速向多元化转变,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持续快速发展。原煤生产占能源生产总量比重(按照电热当量计算法计算)由1978的78.9%下降到2017年的52.5%;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由64.6%下降到58.6%。同时,一次电力及其他能源生产所占比重由1.5%提高到11.8%,一次电力消费所占比重也由1%提高到2.6%。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逐渐下降。

2017年,全省工业废水排放量5.1亿吨,比1981年(14.4万吨)下降64.6%;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39.1%,比1981年(17.0%)提高22.1个百分点。

水源环境治理不断推进。

2017年,全省54个在用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总体达标率98.0%。辽河流域36个干流断面中,I~III类水质断面占30.6%;鸭绿江干流全程及两条支流符合II类水质标准。全省近岸海域水质以优良为主,一、二类海水面积之和占监测总面积的83.9%。

空气质量总体向好。

2017年,城市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年均浓度符合国家二级标准,PM10、PM2.5浓度分别比上年下降2.5个和4.3个百分点。全年14个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超过75%。

消费结构日趋优化 生活品质显著提升

改革开放四十年


辽宁城镇居民消费情况

 一、发展趋势——由温饱走向富裕

  从1978年到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由337元增加到25379元,增加了25042元,增长74.3倍。改革开放四十年里,辽宁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年-1988年)

1985年以前的居民生活消费,主要是凭票供应,有着浓厚的计划经济时代居民生活的烙印。随着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极大地调动了市场积极性,特别是轻工业品供给能力的提高为收入不断增多的居民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消费选择。改革开放前十年,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稳步提高,由1978年的337元增加到1988年的1128元,十年间增加791元,增长2.3倍。


第二阶段(1989年-1998年)

1994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快速增加,消费品市场供应的不断充足,进一步推进了城镇居民生活消费的变革,消费水平显著提高。1989年-1994年五年间,消费支出就比1988年增长1.3倍,达到2588元,是改革开放以来增速最快的时期;到1998年人均消费支出3910元,比1989年增加2635元,增长2.1倍。


第三阶段(1999年-2012年)

自90年代末开始,住房制度改革使商品房相关消费逐渐成为城镇居民消费的一大领域,城市的不断扩大,居民交流和出行需求的增加使交通类消费支出成为居民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辽宁城镇居民生活消费进入了一个以提升生活品质和生活便利程度为重点的新时期。这一阶段城镇居民消费支出进入快速增长时期。1999年人均消费支出4030元,2012年达到17780元,增长3.4倍,增额达13750元,相当于改革开放前20年增额的3.8倍。


第四阶段(2013年-2017年)

自十八大以来,辽宁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扎实推进振兴发展,各项事业呈现新面貌新气象。城镇居民消费也进入新阶段,居住支出比重呈现下降趋势,从2013年的22.1%下降至2017年17.8%。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三项的支出在居民消费支出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交通通信支出由12%上升至14.9%,教育文化娱乐支出由11.1%上升至12.5%,医疗保健支出由7.6%上升至9.4%。这一阶段居民对居住需求有所降低,在出行交流、教育娱乐、身体健康方面的消费需求持续增加,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

消费结构日趋优化 生活品质显著提升

改革开放四十年


辽宁城镇居民消费情况

 二、发展特点——由需求走向品质


口袋富裕推动消费水平提升。

改革开放40年,辽宁省人均GDP由680元增长到5.4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63元增长到34993元。人均GDP、居民收入、居民消费三项指标同步增长说明辽宁各项事业处于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环境下,改革开放成果在社会经济和居民生活上都得到真实体现,经济在稳步发展的同时,居民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提升,百姓获得感不断增强。


衣食无忧促使消费结构合理。

改革开放促使辽宁经济的不断发展,辽宁居民的收入水平迅速提高,生活质量有了较大改善,消费能力也在不断提高,近四十年来辽宁城镇居民用于基本生存型消费品的支出比重不断下降,用于享受型消费品和发展型消费品的比重不断上升,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不断趋于合理。特别是近20年城镇居民消费八大类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消费结构全面升级,吃、穿等生存型消费比重逐年下降,居住、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发展型、享受型消费支出增加明显,所占比重稳步提升。消费质量的提升主要是指用于基本生活的吃、穿消费减少,用于其他方面的发展型、享受型消费增多。1980年城镇居民购买食品、衣着的生存型消费支出321元,占消费支出的75.4%,到2017年生存型消费支出9156元,占消费支出的36.1%,改革开放40年,辽宁城镇居民生存型消费增加8835元,增长27.5倍,而占消费支出的比重则下降39.3个百分点。


结构优化反映生活水平改善。

改革开放40年,辽宁城镇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演变反映了城镇居民生活由贫困到富裕的变化过程。恩格尔系数划分国家贫富的参考性标准为:59%以上的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的为最富裕。1996年以前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始终处于50%以上,基本处于温饱状态,到2000年恩格尔系数下降到40.3%,处于小康时期。2001年以后恩格尔系数一直处于40%以下,已稳定地处于富裕阶段。但从2017年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八大类的数据可以看出,衣、食、住、行四大类占比达到68.7%,用于基本生活的消费仍然占有很大比重,居民生活品质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需求转变激发新型消费发展。

一是家用汽车消费增长迅猛。九十年代中后期家用汽车陆续进入普通居民消费生活,由一开始奢侈品逐渐成为生活必需品。2000年城镇居民百户拥有量为0.4辆,到2017年为29.3辆,17年增长了67倍。车辆的增加相应的会增加燃油、保险、维修保养方面的消费支出,对消费结构产生巨大影响。2017年城镇居民车辆相关费用支出2238元,占交通通信支出的59.4%,占居民消费总支出的8.8%。二是教育文化娱乐消费稳步增长。随着收入的不断提高,城镇居民对子女教育、个人成长提高、娱乐、旅游、健身的需求不断提升。2017年教育文化娱乐支出3164元,较1998年增加2757元,增长6.8倍。三是身体健康状况受关注程度不断提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身体健康越来越重视,治病防病意识明显增强,不但生病就医意愿增强,还更加注重日常保健的滋补保健品的消费。近20年来,医疗费、药品、保健品消费均有较快增长。2017年,辽宁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2380元,比1998年增长9.8倍。

辽宁省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辽宁调查总队